长丰县总工会职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项目
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职工在职场关系、家庭亲子、婚恋情感等方面,越来越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恐慌、自闭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轻则让职工情绪低落,工作消极,重则发展为心理健康问题,威胁职工身心健康。
近年来,长丰县总工会聚焦主责主业,顺应职工需求,把加强对职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作为维护职工权益,通过打造专兼职相结合的职工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高标准建设职工心理健康工作室、建立职工心理健康辅导进基层宣讲长效机制等,不断扩大和延伸心理健康服务覆盖面,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引导职工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真正做到把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打造成为顺应职工发展需求、促进职工队伍稳定、助推企业和谐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品牌工程”。
一、强化组织领导,打造工会服务职工新品牌
一是围绕创新新形势下如何服务职工,深入基层一线调研。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态、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的日益多样化,社会竞争不断加剧,人们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部分职工出现了心理亚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工作与生活。县总工会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活动,广泛征求基层一线职工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诉求和意见,对全县职工心理健康的发展现状、基础设施、队伍状况、建设重点等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坚实保障。我们将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摆到工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长丰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多家企业内设立了职工心理健康室,搭建了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网上平台,为工会服务职工心理健康行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三是扎实推动心理健康工作发挥成效。调研发现,女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存在职场压力、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困扰,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对此,县总工会积极宣传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意义和女职工特殊权益法律法规等,营造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职工心理健康行动、维护职工权益的良好氛围。
二、统筹多方资源,建立健全职工心理健康行动工作体系
一是夯实服务阵地,搭建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场所。县总工会采取典型引路,在不同领域重点人群,率先成立职工心理健康咨询室,带动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筹建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场所,配置心理健康服务专业设备。我县宝湾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及国力物流有限公司是我先新业态群体领领军企业代表,依托企业工会,按照“有场地、有资金、有制度、有人员、有设施、有活动”的“六有标准”,打造企业关爱职工的心理咨询室,带动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积极创建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场所。
二是建强骨干队伍,为女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人才支撑。我们积极与专业心理服务机构对接,吸纳选聘持有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专业讲师、心理科医生、基层工会干部,逐步足组建起了一支素质过硬的县总工会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并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安排时间,确定不同人群的咨询方向,提供针对性服务。同时,加强对基层工会干部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工会干部发现和疏导职工心理问题的能力。
三是创新服务模式,搭建网络心理服务平台。通过在县总工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心理服务”版块,每周、每月、每季度都有新鲜有趣的心理知识及趣味活动亮相,让“心能量”注入员工工作与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职工身心健康,倡导健康工作方式,助力员工积极奋进,实现了线上线下双轨服务,让广大职工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得更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
三、丰富服务形式,广泛开展女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活动
一是开展多样化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通过开展职工心理健康体检,个案心理疏导、团体心理辅导等项目,提高广大职工应对心理压力和自我情绪管理能力,维护和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同时,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进企业”活动,针对服务行业、从事高压工作和户外劳动等职工群体,我们经常性地组织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团队,携带心理健康辅导器材深入到一线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二是针对性开展专题讲座活动。我们根据单位性质不同、需求不同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讲座,使职工准确了解把握自身情绪和压力状况﹐主动接受心理专家的疏导。每年三八之际,邀请全国著名的心理专家为广大工作在一线的职工开展心理培训,会场内常常座无虚席,场场爆满。引导企业坚持把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活动作为帮助企业提高工作绩效的重要手段,做到解决职工心理问题与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效率“双促进”。2021年以来,县总工会共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进企业活动16场,受众达2000人次。
三是激发企业动力,促进企业和职工实现双赢。为更好地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职工心理健康,我们通过开展职工权益保护知识普及、法律知识讲座等,不断加大对职工权益保障工作力度;“书香三八,巾帼绽芳华”主题征文和诵读展演等活动,不断提升职工整体素质;职工婚恋交友活动的开展,给奋斗在生产一线的青年职工们带来身心的愉悦、试听的享受和浪漫的情怀。
下一步,长丰县总工会将始终把加强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作为职工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来抓,明确目标,扎实推进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规范运行的基础上,加大工会对接心理健康服务专业机构的力度,吸引社会志愿者参与,提升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性与实效性,切实帮助解决职工群众在心理方面的实际问题。